请输入关键字
资讯科普
天津市环湖医院“健康大讲堂”开讲了——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治疗
2024.11.27
详细介绍
发挥基地优势 传递健康理念 科普现场展演 彰显护士风采——天津市环湖医院护理科普作品参加现场展演
2024年11月16日,由中国抗癌协会整合护理委员会主办的2024CACA整合护理学术年会于西安召开,我院护理团队制作的科普视频作品《误区早知道》在众多候选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大会现场展演。该作品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聚焦肿瘤预防,巧妙融入亲切的方言俚语与幽默生动的情景演绎,寓教于乐,参演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和最佳的状态完成了现场表演,期间穿插的动画视频更是直观展现了肿瘤预防的常见误区,让科学预防的理念深入人心,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肿瘤预防知识。2024年11月21日,天津市护理学会“第十四届静脉治疗新进展与PICC最佳实践培训班”在中国医学科医学院血液病医院举办,我院护理部静脉治疗专业组制作的科普视频作品《携手同心,护“管”有道》也受邀参加了现场展演。参演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对展演内容进行反复打磨与排练,力争为携带PICC导管出院的患者提供专业的、高质量的居家护理指导。通过此次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不仅能提升护理人员技能水平,也为推动静脉治疗专科发展注入力量。天津市环湖医院作为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科普教育基地,将不断加强科普团队建设,发挥专科优势,积极探索科普宣传新形式、新思路,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努力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2024.11.26
详细介绍
“小切口”解决颈椎“大问题”——天津市环湖医院汤锋武主任团队成功实施我院首例“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手术”
日前,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十二病区汤锋武主任团队为一名颈椎病患者成功实施了我院首例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手术。我市患者李先生(化名)于入院前1年持续出现颈椎痛,左侧肢体麻木不适,颈椎病已逐步进展到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患者就诊于我市多家大医院,均建议李先生施行前路或后路颈椎手术治疗,但考虑到前路颈椎手术椎体融合后可能出现的邻椎病及颈椎活动受限,以及后路颈椎手术剥离肌肉、韧带后可能出现的术后轴性疼痛,李先生一直很难下定决心手术。李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天津市环湖医院就诊,神经脊柱外科汤锋武主任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并为患者查体,结合MRI(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分析患者病情,考虑患者症状主要为颈5/6 节段椎间盘局限性突出压迫所致。汤锋武主任医师团队结合入院检查并考虑到患者的顾虑,为患者制定了内镜下颈5/6椎间盘切除、颈椎管扩大术,手术采取微创方式仅切除突出的间盘及增生的黄韧带,并未破坏颈椎的稳定性,缩短手术时长且不需留置引流管,一枚创可贴即可包扎伤口。李先生的症状术后旋即得到缓解,转天就下地活动,他非常满意手术效果。 颈椎病作为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伴随“低头族”人群的增多,其发病率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内镜手术是微创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较少应用在颈椎病的治疗中,近年来,随着患者对微创治疗的要求提高,汤锋武主任医师以及国内诸多学者已经应用脊柱内镜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性颈椎病等病种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专家介绍汤锋武主任医师。擅长颈椎病,颈源性头晕、腰腿痛,坐骨神经疼痛、腰椎管狭窄症以及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微创治疗;对于特殊的顽固性神经性疼痛,包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症,以及肩手综合症等通过神经表面给药以及神经电刺激的方式控制疼痛。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李 琪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颅颈交界区畸形、椎管肿瘤、脊髓血管病变、颈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手术及微创治疗。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下午
2024.11.25
详细介绍
重症交流 无远弗届 聚力前行 论道成都——我院颅脑创伤与重症医学科张国斌主任团队赴华西-梅奥国际重症医学大会交流学习
重症交流 无远弗届聚力前行 论道成都2024年11月14日至17日,华西-梅奥国际重症医学大会在成都成功召开,我院颅脑创伤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国斌受邀带领团队参与学术交流与学习。梅 奥 国 际 大 会有 我 们 的 身 影梅奥国际大会在舞台节目《微光成炬》中拉开帷幕,我院颅脑创伤与重症医学科有幸参与到这一环节,作为重症医护人员就如同那点点微光,看似微弱,却能汇聚成足以照亮生命的璀璨火炬。日复一日地坚守在重症救治一线,用自己的专业、爱心与耐心,默默守护着每一个生命,用实际行动捧起了那束希望的生命之光。专家团队积极参与贡献智慧与经验张国斌主任受邀带领团队出席大会,深度参与多项学术活动。在 ABI 气道呼吸时空管理策略及医护一体化基础培训班开班致辞中,张国斌主任阐述了培训目的与意义,着重强调气道呼吸管理在神经重症医学中的关键地位。他表示,此次培训汇聚专家的学术成果与丰富临床经验,必将推动医护人员气道管理专业能力提升,助力医护一体化建设迈向新高度,推动神经重症医学事业发展。致辞结束后张国斌主任又赶赴 ABI 多模态监测培训班,分享 “急诊-手术-重症-康复 环湖解决方案”。张国斌主任结合环湖实际案例与数据分析,讲述了医院在神经重症学科建设中的创新与发展,分享环湖医院神经重症医学中的宝贵实践经验,为参会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与启发。同时介绍了我院河西天塔院区建设,对开启双院区运行新时代即将到来进行展望。会后,参会者表示环湖医院的实践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希望到环湖医院参观学习。护理会场我院颅脑创伤与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从立明在大会上进行了专题报告,聚焦ABI患者的体温目标稳定与临床护理。报告中,她详细阐释了目标体温管理的重要性及具体操作方法,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学习交流氛围浓厚共探重症前沿在分享之余,积极聆听其他教授的讲座,沉浸于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听思维碰撞,观学术激辩,磨练核心技术,问道前沿热点,享受饕餮学术盛宴。学以致用推动临床实践发展此次参与华西-梅奥国际重症大会,展示了颅脑创伤与重症医学科团队的精神面貌,同时团队成员收获满满。将新理念与知识收入囊中,将其融入今后临床实践的方向。未来,我们将致力于汲取最优信息,采用最佳措施,为神经重症病人提供最适宜的医疗护理服务。相信通过这样的学术交流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将有力推动重症医学领域不断发展进步,为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2024.11.20
详细介绍
开颅取栓与复合再通——开启“生命通路”的尝试
开颅取栓与 复合再通 开启“生命通路”的尝试在守护人民安全的道路上,警察总是冲在最前线,用生命铸就生命防线。医务人员与人民警察虽然职业不同,但都践行着共同的初心使命,共同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平安。当“警察蓝” 遇上“医生白”2024年深秋,一位从警30余年的退休公安干警在家中突发急性脑梗死,天津市环湖医院立即进行紧急救治,在党委副书记、院长佟小光的指导下,神经外科复合脑血管病团队共同完成首例急性大血管闭塞的复合再通手术,为这位退休警察再次开启“生命通路”,迎来了希望的曙光。杨先生,72岁,入院前5小时醒后如厕时出现言语不清,左肢无力,摔倒在地,伤及头部,外院头CT后即刻转到环湖医院。查头MRI(磁共振成像)考虑急性脑梗死,头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明确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术前昏迷状态一场“海、陆、空”联合作战的战斗号角吹响,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相关医师,针对该患者进行多学科紧急协作联合会诊(MDT),急诊科赵文娟主任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个体化各项相关检查,神经外科取栓团队魏铭急行脑血管造影+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为患者行股动脉穿刺成功后,将介入器械(微导丝、微导管)沿着血管通路送至闭塞血管处,微导管越过闭塞血管,远端造影显示通畅良好,取栓支架释放,两次拉出支架可见少量血栓,介入取栓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无法成功开通堵塞的血管,患者脑部仍处于缺血的危险状态。 第一次造影 取栓未成功时间就是生命,容不得丝毫犹豫,与家属沟通后,向神经外科专家组组长佟小光院长请示,立即启动复合再通方案——由神经外科复合脑血管病团队王红光副院长为患者行开颅取栓手术(备用方案:急诊脑血管搭桥手术)。手术顺利进行,术中暴露大脑中动脉,明显可见大脑中动脉血管硬化(红色箭头),位于大脑中-上下支干之间的蓝色血栓赫然呈现。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手术中,王院长在显微镜下仔细地分离脑组织间隙,找到栓塞的血管后,应用临时阻断夹阻断上下支干,显微剪刀横向切开血管壁,提起血管壁,将血栓予以完整取出,血栓取出后可见血流喷出,整个开颅取栓过程犹如在黑暗之中摸索着希望之光,最终顺利将血栓从血管内取出。 术前 术后患者术前术后对比,取栓完成后血管通畅,术后造影可见大脑中动脉M1段及上下支干血流通畅。 术前 术后杨先生术前昏迷,不能言语。术后第一天07:45王红光副院长查房,患者神志清醒,可正确对答,四肢肌力V级,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杨先生行核磁灌注检查显示脑部血流恢复良好,好转出院。生命充满了挑战,杨先生万分感谢环湖医院、感谢神经外科复合脑血管病团队,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使他能够重新站立起来。 复合脑血管病团队成员王红光副院长在术后感慨地说:“开颅取栓手术与复合再通手术确实是新的尝试,风险也相对较高,但是得到了患者家属和医院专家组的支持。杨先生时值古稀之年,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情况相对复杂,这无疑又增加了手术的难度。看到最后血管成功再通,血流恢复正常,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天津市环湖医院作为天津唯一一家国家级高级示范卒中中心,脑血管病综合诊疗建设项目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市卫健委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秉持“破壁”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打破学科壁垒,保证患者安全,不断提高各亚专业诊疗技术和业务能力,实行多学科融合发展,使更多疑难危重患者能及时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为广大患者谋福音,全力以赴助力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4.11.19
详细介绍
1 13 14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