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资讯科普
世界卒中日丨关注卒中防治,守护生命健康
在全球范围内,卒中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为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加强卒中的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我们特别邀请了环湖医院的副院长、神经内科专家组组长——巫嘉陵教授,结合今年世界卒中日宣传主题“体医融合,战胜卒中”,为大家深入解析卒中的预防措施与早期识别信号,并帮助澄清相关误区。此外,还将探讨科技进步在促进卒中患者迅速获得诊疗及康复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展望未来在卒中防控领域的具体策略和发展方向。 卒中(俗称“中风”),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脑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缺血(脑梗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GBD 2021卒中负担分析结果显示,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卒中而失去生命或致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卒中的早期预防至关重要。卒中的早期预防降低卒中风险巫教授指出,卒中的发病是迅速且急骤的,但它同样是不断累积的过程。因此需关注卒中的早期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关键。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运动,坚持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对血管的损害;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其次,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将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也是预防卒中的重要措施。 有些人对卒中先兆表现缺乏重视,症状轻微时不愿、不及时就医,对此,巫教授强调,卒中的预警信号包括突然出现的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或者察觉身边有人出现相应症状,应立即拨打电话及时送患者就医。应对缺血性卒中,国际上公认的静脉溶栓治疗是发病4.5小时内,少部分患者经特殊的影像检查评估后也能够开展静脉溶栓。总体而言,卒中救治遵循“时间就是大脑”原则,救治越早,预后越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病后如果能及时通过静脉溶栓、介入取栓等方法,使阻塞的血管再通,对于挽救濒临梗死的脑组织、改善预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若错过溶栓、取栓时间窗,患者的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提升大家对卒中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掌握如“中风120”或“BE FAST”口诀,对早期识别卒中,降低卒中危害尤为重要。对于眩晕患者,环湖医院组建了眩晕中心,将眩晕的急性期的鉴别和诊断放到了急诊。有专业的医生,通过一系列客观的检查,可在最短的时间为眩晕病人明确诊断是否因为卒中血管源性导致,并及时开展相应救治。辨识错误观点争取有效治疗目前,类似“只是晕一下马上就好了,没有关系”“80岁得卒中不敢进行手术治疗”“我卒中好了,不用吃药了”等错误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存在。巫教授指出了比较广泛的几个误区,如认为卒中是专属老年人的疾病,年轻人不会受到影响;高龄卒中患者及家属对溶栓/取栓存在疑虑。事实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年轻人卒中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同时,年龄对治疗方式的影响并非绝对。以溶栓疗法为例,已有研究证实80岁以上老人可以从中获益①②。巫教授同时还指出,得过卒中后,3个月卒中复发率为6.5%,1年卒中复发率为10.3%。因而,卒中后首要任务就是预防其复发,即需要长期的监测与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在内的二级预防措施。科技创新学科协作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科技手段也为卒中患者得到及时就诊治疗和康复带来了新希望。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逐渐普及。患者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与医生进行在线咨询、诊断,大幅缩短了就医时间。另一方面,智能医疗设备的应用也为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环湖医院与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保持长期合作,将融合了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从实验室引入临床,为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升提供了创新支持。医院在科技创新的同时注重学科融合,实行“全院一张床”模式,打破内外科界限,优化急诊到治疗的整体流程。通过各科室的协作,特别是设置绿色通道患者专用检查设备,医院将DNT(从入院到溶栓治疗的时间)显著缩短,从而为卒中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我们既要有数量也要有质量,这是我们当前医院的着力方向。”巫嘉陵教授表示。同时,随着天津市在卒中防治的区域网络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当下已建立成熟的院前急救网络。所有疑似卒中患者在120救护车上即可通过网络与天津市46家医院实时对接,确保患者被送往最近且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实现高效、精准的卒中救治。 体医融合战胜卒中今年的世界卒中日的口号“体医融合 战胜卒中”,提早的预防、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药物的使用,都可以跟体育锻炼相结合。巫教授在采访中指出,“运动是我们付出的成本最低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动起来,就会实质性地对卒中预防产生积极作用。此外,正规的科普、接受正确的科学的理念也同样重要。” 卒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通过加强早期预防、及时发现预警信号、纠正错误观点,以及利用科技手段改善就诊治疗和康复过程,我们有信心在未来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关注卒中防治,守护生命健康。预防卒中小贴士:其一,注意补充水分。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或大量出汗后,要及时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避免血液黏稠度增加。其二,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学会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其三,注意保暖。在寒冷的天气里,要及时添加衣物,避免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其四,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久坐不动或久站,应适当活动身体,促进血液循环。
2024.10.29
详细介绍
天津市环湖医院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在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展风采
2024年10月17-20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会议介绍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最新进展,讨论学科前沿问题,重点交流近年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领域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我院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内镜颅底外科中心刘钢教授带队,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翟翔、杭伟主任、印志娴主任、张强医生、卢醒医生、刘青医生一行7人参加本次年会,分享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经验。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共录取论文19篇,其中专题发言1篇,大会发言4篇,壁报交流9篇,书面交流5篇。19日下午,刘钢教授进行鼻窦肿瘤专题会议主持。19日下午,翟翔主任进行青年手术视频会议主持。19日上午,杭伟主任进行鼻窦肿瘤专题会议主持,并进行专题发言《蝶鞍海绵窦区解剖特点及肿瘤切除方法初探》。印志娴主任、张强医生、卢醒医生、刘青医生进行大会论文发言。在大会期间翟翔主任参加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委会和国家耳鼻咽喉科专业质控中心第一次全委会,参与讨论质控中心筹建工作,讨论下一步工作方案,并被聘任为国家耳鼻喉科质控中心委员。杭伟主任参加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鼻科专业学组工作会议。总结鼻科组2024年的工作重点并展望明年的工作计划。与会期间,我院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们与重庆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委员们进一步交流沟通,准备积极申办2025年全国鼻科年会。展望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此次会议激励着广大医务工作者投身到学科的研究与实践中去,不断推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进步与创新,为推动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10.25
详细介绍
纪法护身,行稳致远——天津市环湖医院组织开展“医疗领域刑事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专题讲座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深入推进医药领域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提升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法治意识,筑牢廉洁从业思想防线,切实助力清廉医院建设,10月14日院纪委组织召开“医疗领域刑事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为主题的教育培训,邀请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检察部陈赛副主任来院进行专题讲座。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各党支部书记、纪检委员,职能科室负责人、临床科室主任、病区护士长、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共160余人现场聆听讲座。 讲座结合典型职务犯罪案例,从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环节,详细分析发案原因和潜在危害,对照解析有关罪名与法律法规,辨明例如“商业机会、攻守同盟、毁灭赃物、小额多次、只承诺不办事、股权代持”等贪污、受贿犯罪的认识误区,引起了在场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陈博士结合当前涉医犯罪趋势,提出的预防对策和建议,让医务工作者通过“理论加实际”“案例加反思”对职务犯罪有了更全面清晰的理解,强化了“不敢腐”的震慑,筑牢了“不想腐”的堤坝,自觉远离职务犯罪。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通过从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训,积极提高自身“免疫力”,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进一步增强法纪观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医疗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医药腐败行为,共同营造风清正气的良好医疗环境。
2024.10.23
详细介绍
会议通知 | 环湖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学术研讨会
2024.10.22
详细介绍
天马完赛,“医”路护航——天津市环湖医院圆满完成2024天津马拉松医疗保障工作
10月20日7点30分,2024天津马拉松鸣枪起跑,世界各地3万名跑者齐聚天津、共襄盛会,在奔跑中感受这座城市的活力。天津市环湖医院在院党委重视下,多部门联合协作发挥急诊急救优势,在市卫健委领导下参与整个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本次医疗保障共组织固定医疗站工作组、AED救援组、医师跑者组、医疗观察员组、急救车保障组五个现场工作组,十家市级定点保障医院,医疗保障人员总投入规模1200余人。天津市环湖医院以其专业的医疗保障能力为赛事提供医疗服务,负责马拉松7.5公里处和10公里处两个医疗站点保障工作。按照市卫生健康委要求,院党委高度重视,医务科统一协调,派出刘首峰、刘百薇、郝丹、王晓媛两医两护,医务科干部李诚作为联络员参与现场医疗保障,并作为定点医院全力做好伤员后送救治工作,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护理部等相关科室留出充足救治人员和床位,安排经验丰富医师参与值班工作,随时待命。总值班值守为来院救治患者及时开通绿色通道保障救治,全力保障参赛跑者们的生命安全。环湖医院王宏主任医师、谭彬彬医师、殷晋筠护师积极报名作为医师跑者参与医疗保障。从早晨5点投入工作到中午完成任务撤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保障工作得到一致好评。“医”路护航,守护健康。医疗卫生人员与赛场上的运动员一样,展现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完美诠释马拉松坚韧不拔的精神。天津市环湖医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2024.10.21
详细介绍
1 38 39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