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的汉沽青年小张,终于能像同龄人一样“脚踏实地”走路了。近日,他在天津市环湖医院偏瘫修复团队的帮助下成功康复出院,这段跨越十余年的“踮脚人生”终于画上句号。
小张的行走难题源于儿时脑损伤,幼时手术后虽有改善,但随着年龄增长,下肢肌张力逐年攀升。他的双脚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向上牵拉,只能踮着脚尖蹒跚前行,鞋跟早已磨穿,脚底结出厚厚的茧子,日常生活深受困扰。
精准评估:
为手术 “导航”
慕名来到市环湖医院时,偏瘫修复团队的贺中正主任通过细致查体发现:小张双侧小腿肌张力极高、足跟着地困难且平衡能力差,“这是典型的痉挛性偏瘫,长期踮脚会导致跟腱挛缩、关节变形,可以通过手术打破恶性循环。”贺中正主任指出。
鉴于其病史复杂且曾接受手术,如何制定最优方案成为关键:如何在降低肌张力的同时避免过度矫正,是否需同期进行肌腱转位及跟腱延长术。
康复医学科朱志中主任团队提出的“诊断性运动神经阻滞”技术,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细如发丝的穿刺针精准抵达双侧胫神经,注入微量局麻药后,原本紧绷的小腿肌肉瞬间放松——小张首次自主完成了全脚掌着地的动作,在走廊里连续行走 20 米未摔跤。
微创手术:
2 小时改写人生
这场“模拟手术”的成功,让多学科团队最终确定了手术方案:实施选择性胫神经肌支部分切断术。与传统肌腱手术相比,选择性精神经肌支部分切断手术,由于术前充分而精准的评估,避免了肌腱转位手术和跟腱延长手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风险,缩短了恢复时间。
术中,贺中正主任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通过电流刺激确认功能后,精准切断过度兴奋的肌支。整个手术历时2小时,全程在微创视野下完成,避免了肌腱松解可能导致的关节不稳风险。
术后次日,小张就能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足跟着地角度恢复至5度以内。一个月后复诊时,他激动地表示:“效果太好了!一天一个样,终于能脚踏实地走路了!” 并特意向团队赠送锦旗致谢。
环湖特色:
多学科协作 精准诊疗
“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评估精准预判效果。” 贺中正主任强调,像小张这样的病例,创新性地运用诊断性阻滞精准预测手术效果,避免了不必要的复杂手术,显著降低了患者负担。这体现了市环湖医院多学科协作(MDT)团队作战的核心优势。以精准评估奠基,用最小创伤换取患者最大获益。
天津市环湖医院在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领域具有深厚积淀,其偏瘫修复团队整合外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力量,以精准评估和个体化治疗为特色,致力于帮助患者重获生活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