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天津市环湖医院独摘优秀病例奖,树立颅底诊疗新标杆
来源: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 时间:2025.09.29


2025年9月25日,第三十三期京津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疑难病例研讨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科研楼东区十层学术会议厅拉开帷幕。大会主席杨仕明教授发表致辞。他首先点明,本次会议将核心议题聚焦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颅底外科这一关键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学术意义。他进一步强调,历经多年的持续发展与积累,该研讨会已在京津冀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逐步树立起突出的行业影响力,其打造的学术品牌所释放的效应也正不断增强,得到了领域内的广泛认可。随即宣布研讨会的开始,在演讲完毕后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及打分,最终评出1个优秀病例。

独摘优秀病例奖

树立颅底诊疗新标杆

天津市环湖医院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汇报的鼻咽癌放射性颅底骨坏死MDT诊疗模式,荣获全场仅此一项的“优秀病例”奖。该病例不仅成功救治了患者,更首次系统性地为这类世界级难题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 “环湖方案”,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高度评价。

图片

直面“不治之症”

多学科联手攻坚

放射性颅底骨坏死是鼻咽癌放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累及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尤其是负责大脑供血的颈内动脉,一度被视为手术禁区,患者往往面临致命性大出血的威胁。本次汇报的病例更是难上加难——患者出现了双侧颈内动脉均受累及的极端危重情况。面对这一巨大挑战,天津市环湖医院迅速启动了高端MDT诊疗模式。由鼻颅底外科及侧颅底外科牵头,联合神经血管外科,组建了顶尖攻关团队。团队选择了最具挑战性但也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案:一期实施高流量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二期彻底清创坏死组织,并进行颅底重建。

技术巅峰:双侧颈内动脉处理方案成最大亮点

本病例的最大亮点和创新之处在于对 “双侧颈内动脉” 的精妙处理。这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也是风险最高的环节。 

01

分期手术,精准施策:团队制定了周密的“分期手术”策略。首先,针对病情更严重的一侧,神经血管外科佟小光院长团队率先行动,成功实施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建立一条全新的、可靠的“血液供应航道”,确保大脑半球血供无虞。随后,鼻颅底外科翟翔主任团队、侧颅底外科冯国栋主任团队接力上场,完整切除被坏死组织包裹的病变,并利用自体组织瓣进行精巧的颅底重建。

02

制定规范,理念领先:这种“血管搭桥先行,而后安全切除”的序贯治疗模式,为处理放射性损伤区的高危血管树立了典范。专家组认为,这一方案成功地将一个“禁忌手术”转变为“可计划、可控制的精准手术”,其核心治疗理念——“血运重建是结构重建的前提”——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处理同类病例提供了明确、安全的操作规范。

确立典范

引领区域学科发展

在研讨会现场,环湖医院的汇报引发了强烈反响。评审专家指出,该病例的成功,远不止于挽救一条生命,其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

  • 确立了MDT协作范本: 展示了耳鼻喉头颈外科与神经外科在颅底这一交叉领域深度合作的巨大潜力,为复杂颅底疾病的诊疗提供了组织模式范本。

  • 制定了技术操作规范: 从评估、决策到手术步骤,形成了一套清晰、可推广的临床路径,有效降低了治疗风险。

  • 升华了治疗理念: 强调了对于涉及重要血管的晚期放射性损伤,主动的、计划性的血运重建是实现根治性外科治疗的基础。

此次获奖是对我院在颅底外科领域持续探索和创新能力的肯定。我院将继续深化MDT建设,将“环湖经验”与京津冀兄弟医院共享,共同推动区域颅底外科诊疗水平迈向新高度,让更多徘徊在“生命禁区”边缘的患者看到重生希望。


图片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