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医院动态
环湖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金秋十月,海河之滨。由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主办、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市颅脑损伤抢救中心承办的“环湖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学术研讨会”于10月26日在渤海明珠--天津隆重召开。 本次研讨会以“聚焦颅脑创伤,共话神经重症”为主题,来自国内多家著名医疗机构的神经外科及神经重症专家组云集海河之滨。远至云贵川闽蒙等地的近五百名参会代表齐聚环湖,共同开启一段意义非凡的征程。主 会 场大会开幕式10月26日上午,伴随着大会制作的环湖医院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发展历史宣传片《继往开来 迈向卓越发展》的播放,各级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授课嘉宾、参会代表陆续步入主会场。8:30大会正式拉开帷幕。会议开幕式由天津市环湖医院颅脑创伤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国斌教授主持。 张国斌教授首先表达了对本次莅临专家的热烈欢迎和感谢,并表示结合各位专家的学术成果以及多年的临床经验,定能激发出更多创新的火花,为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的诊疗带来新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加科学、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升整体的救治水平。会场播放了只达石教授的视频致辞,他首先对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回顾了环湖医院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专业从创立至融合发展的前20年的历程,他表示对广大的参会代表寄予厚望,同时对会议的举办提出了明确要求,对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专业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引领性的指导,激励更多人奋勇前行。随后由大会名誉主席张建宁教授现场致辞,他指出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长期以来都是神经外科领域的关键问题。张国斌教授在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研讨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贡献值得我们高度赞扬和敬意。环湖医院与医大等其他兄弟单位要加强合作共建,共同携手进步,以推动神经外科领域的不断发展。祝大会圆满成功,本次会议一定能够对我国的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发展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 接下来,由环湖医院特聘专家、本次会议的共同主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王宁教授致辞。他首先表达了对天津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其次对于众多在该领域有深厚造诣的专家教授莅临授课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他也对于历三十余年的环湖医院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亚专业在建设、发展上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的钦佩,进而强调本次会议意义重大,将围绕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这一重大临床难题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对学术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会议第一环节学术交流第一环节是由五位讲者带来特别发言,由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孙健主任、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李宏主任担任主持工作: 王宁教授对重症aSAH患者ICP干预目标选择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总结;中国医师协会神经重症专委会主委、上海华山医院的胡锦教授详细阐述了重型颅脑创伤的分级诊疗方法;张国斌教授聚焦环湖医院颅脑创伤与 NICU 的学科建设展开论述,展示了学科发展的成功范例与未来蓝图;解放军904 医院王玉海教授则对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进行了再认识;湘雅医院刘劲芳教授则围绕颅脑创伤的神经监测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特别发言结束后,会议转为三个会场同时展开。分 会 场除主会场外,另设两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学术交流。期间,各分会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专题报告亦精彩纷呈、学术气氛浓郁。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围绕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领域的关键问题和前沿进展深入探讨。主 会 场在多家国内著名医疗机构的专家讲师们带来的这场知识风暴中,经验与创新交织、传统与前沿融合,专家们从理论到临床实践、从手术到重症管理,都为参会者带来深刻的启发和无尽的思考,为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大推动力。本场会议的主持人及专家讲师信息如下主持人:赵理乐   王冠     胡群亮   赵玉军  周忆频   王东专家讲师:胡成功   闫华     毛青     傅继弟  高国一   迁荣军   黄齐兵   李敏  梁洪生   朱世宏   赵卫平  王晓猛第一分会场本会场专题报告亦精彩纷呈,从先进技术到临床经验,为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本次会议专门设立了中西医结合分会场,围绕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主题,为中西医结合在该领域的发展开拓新的方向。本场会议的主持人及专家讲师信息如下主持人:韩 宁    邢永国     李佳    李传勇专家讲师:刘伟明  杨利军   冯学泉    刘俊  李亚丹  马铁柱   屈同钧   李中振  张国斌   王冠     李宏      张鹏飞护理分会场本次会议还专门增设护理分会场,聚焦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患者的整体护理。在这里,护理专家们交流经验,分享心得,从病情监测到心理支持,全方位探讨护理要点,为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进行了新技术的交流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本场会议的主持人及专家讲师信息如下主持人:王 欣     从立明    魏立娜    徐鹏王建茹    刘佳专家讲师:夏欣华    金奕     李来友    赵迪刘逸文   吕垠遐     韩萍     王娜从立明   刘会兵   杜静娅   高红彬大 会 闭 幕 式闭幕前的会场仍然高朋满座,已经17:40参会嘉宾们依旧兴致盎然。市医师协会重症分会主委高红梅教授与一中心肾内科主任常文秀教授两位才女大咖也在出席“营养年会”后到场助阵、认真听会并积极提问讨论。再精彩学术盛宴也必然有告别的时刻至此,张国斌教授向所有参会嘉宾、专家讲者、协助办会的广大同仁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并宣布本次大会胜利闭幕! 期待我们来年再聚津门!
2024.10.31
查看更多
会议预告丨神脊共拓——神经脊柱外科数字化手术直播
2024.10.30
查看更多
2024年世界卒中日丨我院成功举办天津市加强脑卒中防治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作推动会暨天津市卒中防治科普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
2024年10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由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主办、天津市环湖医院与天津大学国家卒中学院分院承办的“2024年世界卒中日--天津市加强脑卒中防治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作推动会暨天津市卒中防治科普宣传周活动”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成功举行。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先夺、天津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李东、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处二级调研员谢一明、天津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宇、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处处长程兵、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与老龄健康处副处长苏菁、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局综合处处长王常海、天津市环湖医院党委书记葛乐、党委副书记、院长佟小光、天津市急救中心主任张擎以及各区卫生健康委分管主任、各卒中中心医院、卒中急救地图单位分管院长、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负责同志,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相关处室代表,天津市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有关专家,各相关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天津大学国家卒中学院分院教学协作单位负责同志以及卒中防控相关专家出席。本次活动由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副处长张涛主持。 葛乐书记进行开场致辞,指出面对全球卒中严峻挑战,全市医疗机构在市卫生健康委引领下积极探索防治新策。环湖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首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牵头省级脑血管病防治技术,脑血管病综合诊疗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实施脑卒中全流程管理,促进多学科融合,创新分级诊疗模式,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环湖医院将在市卫生健康委领导下、与兄弟单位携手共进,为降低脑卒中的危害、为天津市百万减残工程的成功实施、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而努力,共创卒中防治新篇章。 李东副理事长致辞指出,市残疾人联合会始终致力于推动卒中防治知识的普及,促进康复服务体系的完善,努力为卒中患者及其家庭搭建起希望的桥梁。卒中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以及每一位市民的共同努力。市残疾人联合会将继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畅通脑卒中从筛查、治疗到康复的二、三级残疾预防链条,共同减少卒中残疾。 天津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宇在致辞中指出,卒中作为全球性健康威胁,天津大学医学院依托深厚底蕴,不断探索卒中防治领域,推动医疗技术进步,培养优秀人才。此次世界卒中日活动旨在提高公众认知,凝聚力量推动卒中防治深入发展。未来将携手利用医学院资源,加强跨学科合作,提升服务质量,为卒中患者提供精准治疗与康复方案,并加强科普宣传,减少卒中发生,共同为减少卒中危害、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动医学进步而努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百万减残专委会主任委员吉训明院士通过视频致辞,指出天津市在卒中防治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天津市环湖医院在管理和技术上积累了宝贵经验。天津市百万减残工作推动会的召开以及市百万减残专家委员会的成立,相信对于加强预防、早期识别、综合救治和康复随访都起到积极作用。我们有信心在未来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先夺讲话并作工作部署,指出召开天津市加强脑卒中防治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作推动会既是对天津市脑卒中防治工作过往十年的总结,也是既往开来、砥砺前行,推动天津市脑卒中防治事业更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建议加强重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驰而不息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持续深化部门合作,积极依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脑卒中防治工作;完善防治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卒中中心建设,完善脑卒中综合诊疗模式,发挥院前急救体系优势,推进脑卒中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共同参与脑卒中防治的良好氛围。 天津大学国家卒中学院分院首批教学协作单位授牌仪式 天津大学国家卒中学院分院院长葛乐介绍学院的发展规划,并指出学院将在教学、科研、技术培训等方面全面推进卒中防治工作。 天津大学国家卒中学院分院 首批教学协作单位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军区总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教学协作单位的建立是学院推动区域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加强学术交流、推进技术培训的前瞻规划与战略部署,不仅彰显了天津大学和天津市环湖医院深厚的学术和技术积淀,也标志着在全国卒中防治领域更广泛的资源共享和协作共建的开展。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樊海宁院长作为协作单位代表发言,表示将借助这一平台加强卒中防治领域的科研创新和资源共享,推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天津市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专家委员会成立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宣布成立天津市加强脑卒中防治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专家委员会,举行成立仪式。 首席顾问吉训明院士、顾问王金环教授、葛乐教授,主任委员佟小光教授和43位不同学科专家构成的专委会将以减少卒中导致的致残为目标,通过制定卒中中心建设标准、推动卒中急救地图管理、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健康管理等工作,促进天津市卒中防治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发展,为天津在卒中防治提供强大的专业支撑与科学保障,助力天津卒中防治体系的不断升级与完善。2024年天津市卒中防治科普宣传周启动仪式 2024年世界卒中日天津市卒中防治科普宣传周正式启动。今年的宣传周以“体医融合,战胜卒中”为主题,倡导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科学运动、早期识别来有效预防卒中。科普宣传周的启动标志着天津市卒中防治在公众教育方面迈出重要一步,通过多层次的健康宣教,提高全民健康意识,致力于提高公众的卒中防治知识,力争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目标。主题报告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先夺作《前移救治关口,推进医防融合,打造脑卒中防治全流程管理新模式》报告,深入探讨了天津市在体医融合方面的创新模式,展示了天津市各医疗系统在卒中防治各个阶段所取得的成效。 天津市急救中心张擎主任作《天津市院前医疗急救现状与卒中急救管理》报告,介绍天津市急救工作的最新进展,分享了卒中急救技术的提升和实施经验。 天津市环湖医院巫嘉陵副院长作《融合创新 管理赋能,脑卒中专科救治能力提升探索》报告,展望了卒中专科救治的新方向,为天津市卒中防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思路。2024世界卒中日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天津市卒中防治工作注入新动力,更标志着天津市卒中防治领域迈入崭新发展阶段。天津市环湖医院将坚持医防融合理念、探索卒中专病的分级诊疗模式,助力“百万减残工程”,持续深耕卒中防治体系的建设,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技术创新、区域协作,为“健康天津”“健康中国”的理念赋予更加生动深刻的内涵。
2024.10.29
查看更多
世界卒中日丨关注卒中防治,守护生命健康
在全球范围内,卒中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为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加强卒中的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我们特别邀请了环湖医院的副院长、神经内科专家组组长——巫嘉陵教授,结合今年世界卒中日宣传主题“体医融合,战胜卒中”,为大家深入解析卒中的预防措施与早期识别信号,并帮助澄清相关误区。此外,还将探讨科技进步在促进卒中患者迅速获得诊疗及康复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展望未来在卒中防控领域的具体策略和发展方向。 卒中(俗称“中风”),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脑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缺血(脑梗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GBD 2021卒中负担分析结果显示,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卒中而失去生命或致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卒中的早期预防至关重要。卒中的早期预防降低卒中风险巫教授指出,卒中的发病是迅速且急骤的,但它同样是不断累积的过程。因此需关注卒中的早期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关键。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运动,坚持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对血管的损害;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其次,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将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也是预防卒中的重要措施。 有些人对卒中先兆表现缺乏重视,症状轻微时不愿、不及时就医,对此,巫教授强调,卒中的预警信号包括突然出现的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或者察觉身边有人出现相应症状,应立即拨打电话及时送患者就医。应对缺血性卒中,国际上公认的静脉溶栓治疗是发病4.5小时内,少部分患者经特殊的影像检查评估后也能够开展静脉溶栓。总体而言,卒中救治遵循“时间就是大脑”原则,救治越早,预后越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病后如果能及时通过静脉溶栓、介入取栓等方法,使阻塞的血管再通,对于挽救濒临梗死的脑组织、改善预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若错过溶栓、取栓时间窗,患者的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提升大家对卒中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掌握如“中风120”或“BE FAST”口诀,对早期识别卒中,降低卒中危害尤为重要。对于眩晕患者,环湖医院组建了眩晕中心,将眩晕的急性期的鉴别和诊断放到了急诊。有专业的医生,通过一系列客观的检查,可在最短的时间为眩晕病人明确诊断是否因为卒中血管源性导致,并及时开展相应救治。辨识错误观点争取有效治疗目前,类似“只是晕一下马上就好了,没有关系”“80岁得卒中不敢进行手术治疗”“我卒中好了,不用吃药了”等错误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存在。巫教授指出了比较广泛的几个误区,如认为卒中是专属老年人的疾病,年轻人不会受到影响;高龄卒中患者及家属对溶栓/取栓存在疑虑。事实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年轻人卒中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同时,年龄对治疗方式的影响并非绝对。以溶栓疗法为例,已有研究证实80岁以上老人可以从中获益①②。巫教授同时还指出,得过卒中后,3个月卒中复发率为6.5%,1年卒中复发率为10.3%。因而,卒中后首要任务就是预防其复发,即需要长期的监测与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在内的二级预防措施。科技创新学科协作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科技手段也为卒中患者得到及时就诊治疗和康复带来了新希望。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逐渐普及。患者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与医生进行在线咨询、诊断,大幅缩短了就医时间。另一方面,智能医疗设备的应用也为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环湖医院与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保持长期合作,将融合了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从实验室引入临床,为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升提供了创新支持。医院在科技创新的同时注重学科融合,实行“全院一张床”模式,打破内外科界限,优化急诊到治疗的整体流程。通过各科室的协作,特别是设置绿色通道患者专用检查设备,医院将DNT(从入院到溶栓治疗的时间)显著缩短,从而为卒中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我们既要有数量也要有质量,这是我们当前医院的着力方向。”巫嘉陵教授表示。同时,随着天津市在卒中防治的区域网络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当下已建立成熟的院前急救网络。所有疑似卒中患者在120救护车上即可通过网络与天津市46家医院实时对接,确保患者被送往最近且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实现高效、精准的卒中救治。 体医融合战胜卒中今年的世界卒中日的口号“体医融合 战胜卒中”,提早的预防、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药物的使用,都可以跟体育锻炼相结合。巫教授在采访中指出,“运动是我们付出的成本最低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动起来,就会实质性地对卒中预防产生积极作用。此外,正规的科普、接受正确的科学的理念也同样重要。” 卒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通过加强早期预防、及时发现预警信号、纠正错误观点,以及利用科技手段改善就诊治疗和康复过程,我们有信心在未来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关注卒中防治,守护生命健康。预防卒中小贴士:其一,注意补充水分。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或大量出汗后,要及时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避免血液黏稠度增加。其二,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学会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其三,注意保暖。在寒冷的天气里,要及时添加衣物,避免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其四,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久坐不动或久站,应适当活动身体,促进血液循环。
2024.10.29
查看更多
天津市环湖医院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在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展风采
2024年10月17-20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会议介绍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最新进展,讨论学科前沿问题,重点交流近年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领域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 我院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内镜颅底外科中心刘钢教授带队,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翟翔、杭伟主任、印志娴主任、张强医生、卢醒医生、刘青医生一行7人参加本次年会,分享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经验。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共录取论文19篇,其中专题发言1篇,大会发言4篇,壁报交流9篇,书面交流5篇。 19日下午,刘钢教授进行鼻窦肿瘤专题会议主持。 19日下午,翟翔主任进行青年手术视频会议主持。 19日上午,杭伟主任进行鼻窦肿瘤专题会议主持,并进行专题发言《蝶鞍海绵窦区解剖特点及肿瘤切除方法初探》。 印志娴主任、张强医生、卢醒医生、刘青医生进行大会论文发言。 在大会期间翟翔主任参加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委会和国家耳鼻咽喉科专业质控中心第一次全委会,参与讨论质控中心筹建工作,讨论下一步工作方案,并被聘任为国家耳鼻喉科质控中心委员。杭伟主任参加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鼻科专业学组工作会议。总结鼻科组2024年的工作重点并展望明年的工作计划。与会期间,我院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们与重庆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委员们进一步交流沟通,准备积极申办2025年全国鼻科年会。展望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此次会议激励着广大医务工作者投身到学科的研究与实践中去,不断推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进步与创新,为推动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10.25
查看更多
1 40 41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