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心电图、脑电图检查,
但是“肌电图”您听说过么?
经常会有病人
拿着医生开的肌电图申请单疑惑不解,
医生开的肌电图检查是做什么的?
上网查了下,
发现需要“扎针”而且还有“电击感”……
在医学检查的“神秘宝库”中,肌电图(EMG)宛如一把独特的钥匙,虽不像心电图、脑电图那般广为人知,却在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肌电图的神秘面纱,探索它是如何“倾听”神经与肌肉的“电信号密语”。
肌电图是什么
肌电图,它是利用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以及应用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的一种方法。简单来说,就好比电工用专业工具检测电路故障,医生通过肌电图来寻找神经损害的部位,判断它的类型 ,进而协助制定治疗方案。
为什么要做肌电图
当身体出现一些异常症状,提示可能存在神经肌肉问题时,医生就会考虑让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
肢体感觉与运动异常
当出现单个或多个肢体感觉异常,像麻木、蚁走感、虫爬感、发热、触电样感觉,或者力弱、肌肉萎缩等症状,怀疑是周围神经疾病在作祟时,肌电图能帮助医生“揪出”病变神经。例如常见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逐渐出现手脚麻木、刺痛等症状,通过肌电图检查就能明确神经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若有眼睑下垂、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波动性四肢无力等症状,可能是神经肌肉接头出了问题,比如重症肌无力,肌电图检查中的重复神经刺激等项目,能为诊断提供关键依据。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早晨症状较轻,随着活动,下午症状逐渐加重,肌电图就能捕捉到这种神经肌肉传递异常的电信号 。
肌肉病变
要是存在肌肉无力、疼痛、萎缩等情况,医生需要鉴别是肌肉本身的病变(肌源性损害),还是神经系统病变(神经源性损害)导致的,肌电图便是重要的鉴别手段。像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肌肉疾病,通过肌电图检查能发现特征性的电活动改变 。
肌电图检查怎么做
肌电图检查总体分为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针极肌电图两个部分: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这是无创检查,检测时医生会在皮肤表面放置电极,给予一定的电刺激,通过记录神经传导的速度和电位变化,来评估神经的传导功能。检测过程中随着电刺激量的增加,可能会有一些不适感觉,但大多数人都能耐受 。
针极肌电图
属于有创检查,医生会将一个同心圆针扎入肌肉里。在扎针过程中,为了全面了解并记录肌肉静息状态、轻度自主收缩状态(轻收缩)和大力收缩状态(大力收缩)的电活动,可能需要不断调整进针的方向、角度和深浅,这个过程会有明显的酸痛感,所以需要被检测者高度配合 。比如检查上肢肌肉时,可能会在手臂的不同肌肉部位进针,以获取准确的电信号。
肌电图作为神经肌肉疾病诊断的“利器”,能为医生提供关键的诊断信息。虽然检查过程可能会有一些不适,但为了查明病因、恢复健康,这些小小的“考验”也是值得的。如果医生建议您进行肌电图检查,不要害怕和抵触,积极配合,相信它能帮助您早日找到身体不适的根源,迈向康复之路。
秦楠,副主任医师
主要擅长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检查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