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医院动态
未雨绸缪优规划 协同聚力保畅行 —— 市公安交管局领导深入我院天塔院区改扩建项目服务交流指导
2025年5月22日15时,天津市公安交管局冯国胜副局长、秩序支队冯立华队长带队到访,与天津市环湖医院就天塔院区改扩建项目,现场指导并开展服务交流。市环湖医院党委书记葛乐、副院长岳伟,协同基建办及保卫科相关负责人,与来访人员一同深入项目现场,查看施工布局,对未来交通规划进行充分探讨。     交流中,医院联合设计单位紧扣项目核心,从建设概况到规划布局,再到交通专项设计,进行全方位汇报。随后,双方聚焦交通动线优化、人车分流方案细化、区域路网联动等关键议题,各抒己见、深入交流,以创新思维与长远视角共商提升交通通行效能的实践路径 。     冯国胜副局长听取汇报后,高度肯定我院党委超前谋划10月开诊前交通规划的意识,认可临时落客区方案对保障就医、缓解交通的积极作用。针对项目周边交通压力大的情况,他分享专业思路,提出可借鉴其他医院先进经验做好整体统筹;建议结合地铁七号线开通契机,合理规划车位,实现轨道交通与医院交通高效衔接;同时就综合规划就医排队通道、科学设置交通标识和红绿灯等方面,与我院深入探讨优化周边交通环境的可行方案 。 我院党委书记葛乐在交流中强调,医院建设过程中交通规划是重要的一环,更是立足民生、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市环湖医院在新院区规划中始终将“服务就医患者,打造满意环湖”作为核心目标,秉持前瞻性规划理念,以智慧医院建设为依托,深度融合患者服务需求。医院将充分吸收各方建设性意见,积极联动公安交管等部门,运用智慧化手段优化交通组织方案,科学规划就医流线,实现交通管理与医疗服务的高效协同,全力为天塔院区10月开诊筑牢安全、便捷、智慧的交通保障体系,切实将便民利民举措落到实处。      经过充分沟通交流,天津市公安交管局与环湖医院就天塔院区交通规划充分交换意见,达成多项务实共识。后续我院将与公安交管等部门通力合作,聚焦交通管理关键环节,以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为导向,全力攻克项目推进中的各类难题。此举不仅为天塔院区顺利开诊与长远发展筑牢交通保障,更将为区域交通综合治理提供创新范例,切实增强群众就医出行的便利感与满意度,助力构建高效、便民的城市交通服务新格局。
2025.05.23
查看更多
脊髓电刺激,为脑卒中后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带来曙光
病情介绍患者国某某,女,65岁。2014年5月6日因右侧丘脑出血导致左侧肢体偏瘫,并经康复治疗后肢体活动障碍基本恢复。入院前半年患者出现左侧半身僵硬伴疼痛,左肩及左颈部明显,紧绷感,肢体活动不协调,紧张时明显,并逐渐出现活动障碍,不能独立行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行针灸及康复治疗后,未见改善,随后就诊于我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李志涛主任门诊,收入院。术前评估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李志涛主任团队联合康复科张玥主任团队进行评估,病人左侧肢体持续性刺痛感,VAS视觉模拟评分9分,属于重度疼痛。左上肢呈典型“挎篮”模式,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受限;Berg平衡量表评分26分,跌倒风险较高。FAC功能性步行能力评分0级,无法行走。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协助,无法独立完成基本活动。手术操作完善术前检查后,经全科讨论,考虑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肌张力障碍,痉挛性疼痛,于2025年3月3日全麻下行脊髓电刺激术。全麻俯卧位,将2*8外科电极植入C3-6节段,术中开机,电生理监测,可诱发双侧三角肌及拇短展肌,双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波幅降低,C型臂验证电极位置良好,置入永久刺激器于左侧锁骨下方皮下囊袋内。手术切口术中验证电极位置术后效果术后当天开机,术后2天患者诉左肢疼痛明显缓解,紧绷感明显减弱,术后7天患者可在家属搀扶下行走。术后3周复查,患者左侧肢体刺痛感完全消失,VAS评分降至0分。术后继续由康复医学科张玥主任团队进行评估以及制定康复方案,上肢肌张力基本恢复正常,运动功能显著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提升,可独立完成平地行走。Berg平衡量表评分41分, FAC功能性步行能力评分4级,平衡能力大幅提高,可独立完成站立和行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能够独立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动。术后开机参数脊髓电刺激术(SCS)是将电极置入椎管硬膜外腔或周围神经附近,通过植入体内的刺激器发出电脉冲信号刺激脊髓背侧、脊神经根或周围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神经疾病的目的。脊髓电刺激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尤其是神经性疼痛,通过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增加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将SCS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及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发现其在降低肌张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方面有显著疗效,配合后期康复锻炼,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其对于脑卒中后肢体肌力早期有所恢复,后期因肢体痉挛伴疼痛导致活动受限,效果明显。目前对于SCS治疗中枢性痉挛性偏瘫及脊髓损伤的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发现SCS可激活脊髓环路,抑制过度兴奋的反射环路、恢复下行抑制性控制、调节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和诱导神经可塑性等多种机制,有效改善痉挛性偏瘫症状。近1年来,我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李志涛主任团队联合康复医学科张玥主任团队,致力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综合康复治疗,先后为8位患者行脊髓电刺激术治疗,术后患者肌张力明显降低,经有效康复锻炼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脊髓电刺激治疗痉挛性偏瘫的研究,为更多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重塑团队李志涛,天津市环湖医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应用脊髓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足,下肢缺血疼痛,脑卒中后痉挛型偏瘫,肌张力障碍,脊髓损伤,慢性意识障碍等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张玥,天津市环湖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神经康复工作近20年,对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及恢复期康复处理具有丰富经验。主要从事针对中枢和/或外周前庭系统障碍(包括急性、慢性及发作性前庭综合征)所致眩晕、头晕、视觉症状及平衡功能障碍等康复诊疗,以及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跌倒筛查、预防与策略制定。
2025.05.22
查看更多
天津市环湖医院助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探索记忆障碍治疗新突破​
助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探索记忆障碍治疗新突破5月17日,由天津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面向动态记忆处理的超精细解码与增强技术”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天津顺利召开。天津市环湖医院党委书记葛乐,党委副书记、院长佟小光携相关团队成员参会,与项目专家组、其他合作单位共同为项目的推进谋篇布局,这也标志着环湖医院在攻克记忆障碍医学难题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在致辞中强调,项目的获批彰显了国家对动态记忆解码与增强这一脑科学核心问题的高度重视,期待团队围绕“生物与信息融合”战略方向协同攻关。作为项目重要组成单位,环湖医院始终以推动医学进步、守护人民健康为己任。佟小光院长代表临床中心致辞时,充分展现了环湖医院的信心与决心。他高度认可天津大学牵头的项目组在记忆解码与调控领域的领先实力,并明确表示,环湖医院作为省部级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放阿尔茨海默病、癫痫、帕金森病等重大疾病临床资源。这些宝贵的临床资源,将为项目研究提供真实且丰富的病例数据,助力科研团队深入了解记忆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发展规律,为后续技术研发与临床验证奠定坚实基础,全力为项目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在项目汇报环节,天津市环湖医院积极参与,贡献专业力量。课题二骨干成员尹绍雅就课题的总体情况、实施方案和研究进展进行详细汇报,展现了环湖医院科研团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积极进取的科研精神。在后续讨论中,项目专家组针对课题实施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环湖医院团队成员认真聆听、积极交流,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与重点。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以记忆障碍为典型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给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巨大压力。本项目聚焦认知记忆障碍患者情景记忆、定向识别、空间导航等功能损伤,致力于解析神经编码原理,开发创新技术与系统,改善记忆障碍。天津市环湖医院深度参与其中,不仅体现了医院在神经疾病领域的专业地位,更彰显了医院攻克记忆障碍难题、守护人民记忆健康的使命担当。未来,天津市环湖医院将继续秉持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充分发挥临床资源与专业技术优势,与各合作单位紧密协作,在记忆障碍治疗领域持续深耕,为项目的成功实施贡献更多环湖力量,为广大记忆障碍患者带来康复新希望,推动我院在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迈向新高度!
2025.05.21
查看更多
从“轮椅”到“自由行走”:一位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之路
从“轮椅”到“自由行走” 一位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之路61岁的X先生因长期误诊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后生活仍需要依赖轮椅。近日到我院复杂帕金森病门诊就诊后,通过多学科协作治疗,仅1周时间便实现独立行走与生活自理。他的经历为复杂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误诊五年:从行动异常到生活依赖患者有40余年高度近视,五年前开始出现活动笨拙、步态异常,表现为行走时前冲、无法自主减速,逐渐发展为四肢僵硬、双手震颤。近半年病情加重,日常穿衣、洗漱均需家人协助,夜间翻身困难,走路冻结,经常摔跤。辗转多家医院后,他被诊断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给予治疗未能缓解症状,最终只能依靠轮椅出行。综合管理前 核心问题:早期误诊导致药物剂量不足,叠加高度近视引发的行动恐惧,进一步加剧功能障碍。精准诊断:多学科团队破解治疗困局在复杂帕金森病联合门诊,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与神经外科专家联合开展评估:药物反应试验:通过左旋多巴冲击试验,确认药物改善率达 56%,提示此前剂量不足;加之步态分析仪等智能设备精准判断改善效果;视觉与行动关联:高度近视导致患者视野模糊,行动时缺乏安全感;修正诊断:结合临床数据,明确为原发性帕金森病,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进展:药物与康复的协同作用住院期间,团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药物优化:调整左旋多巴剂量,配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快速缓解运动迟缓、 肢体僵硬与震颤。阶梯式康复:第一阶段,床上关节活动与力量训练,改善废用;第二阶段,进行坐站转移与步态练习;第三阶段,模拟生活场景训练,提升自理能力。治疗成果:住院第 3 天,四肢活动范围扩大,可独立完成部分穿衣动作;住院第 5 天,在家人搀扶下短距离行走;住院第 7 天,实现完全独立行走,夜间自主翻身,生活基本自理。综合管理后 专家提醒:避免误诊的关键信号复杂帕金森病易被误诊为叠加综合征或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若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早至专科门诊评估: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佳(需排查剂量不足或诊断偏差);症状进展快,伴随非典型表现(如早期严重平衡障碍);合并其他疾病(如视力问题)加重行动困难。复杂帕金森病门诊:多学科协作的诊疗优势精准分型:通过 MDS-UPDRS 量表、步态分析仪、视频分析等手段,区分原发 性帕金森病与其他帕金森综合征。个体化治疗: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联合制定药物、手术或康复方案。快速功能恢复:整合多个学科资源,缩短从治疗到生活能力重建的周期。就诊指引若您或家人面临类似困扰,建议尽早至我院复杂帕金森病联合门诊就诊。预约电话:400-802-7885(6:30-20:00)线上挂号:关注“智慧环湖 ”公众号,或通过津医保 APP、健康天津 APP 选择【复杂帕金森联合门诊】(出诊时间:每周二下午14:00-15:30)。
2025.05.20
查看更多
【暖心环湖·食安健康】市环湖医院召开膳食服务提升座谈会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职工餐饮是医院党委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为切实保障职工饮食安全、提升就餐体验,日前,市环湖医院膳食服务提升座谈会在第二会议室召开。座谈会由工会和总务科组织,医生、护士、行政、后勤等各方面职工代表,围绕提升菜品质量、丰富餐食品种、合理营养搭配、优化服务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医院职工食堂运营和餐饮公司管理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上,职工代表结合日常就餐体验,反映群众关心、希望改进问题14个,从健康饮食需求(如低脂低糖菜品、药膳养生)、菜品口味提升(增加时令特色菜、丰富烹饪方式)、服务效率优化(强化互动沟通、缩短供餐时效)等维度提出具体建议21条,为餐饮服务提升献计献策。总务科和餐饮公司管理层现场办公,对职工代表建议深表感谢,响应大家诉求,改进细化三项提升举措。(一)菜品方面:立刻召开厨师团队专项会,优化研发机制,丰富项目菜品库;根据季节及需求调整口味与种类,增加清淡、低糖低脂菜品及凉菜供应,保障猪肉类、牛羊肉类、禽类、鱼虾类等出品频次,实现午晚餐餐品种类不重样。(二)服务方面:加强餐厅人员培训,改进发餐流程、减少排队时间;优化菜品标签信息,设立膳食意见反馈专线及线上渠道,做到诉求“有问必答、有诉必查、有查必果”。(三)环境方面:全面升级卫生清洁工作,增加餐具、餐桌、地面等区域清洁消毒频次,营造安全、舒适、温馨的就餐环境。医院分管领导表示,职工餐饮直接关系到全院职工的身体健康,是院党委关心关爱干部职工的重要体现。医院将以“安全底线、营养高线、服务标线”为准则,全方位提升餐厅管理水平。定期召开职工代表膳食服务座谈会,建立 “院级统筹、部门协同、职工参与”的长效监督机制,确保各项优化措施落地见效。
2025.05.20
查看更多
1 7 8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