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医院动态
深耕淬匠心 筑梦康复路 以专业之声 践健康之诺
2025年7月29日,天津医科大学空港总医院成功举办了“天津市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康复科普竞赛”,旨在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解决临床护理的重点与难点。本次竞赛汇聚了全市24支实力强劲的康复团队。天津市环湖医院护理部康复护理专业组经过全院层层筛选,推选神经外科九病区主管护师姚尧参赛,其制作的康复科普视频《卒中呵护 “握”出健康—今天你Bobath握手了吗?》凭借专业的内容与创新的呈现方式,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荣获(视频讲解类)三等奖,同时被选拔推送至全国第一届“康复护理科普”大赛,充分展现了我院康复专科的深厚底蕴与护理部优质护理的卓越成效。此次获奖是我院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体现。为响应国家卫健委《全民健康体重管理三年计划》号召,聚焦“体重管理年”核心主题,鼓励医护人员不仅成为健康守护者,更要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津南区于近日举办了第六届“健康科普好声音”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科普演讲及展演大赛。我院神经外科十一病区护师范海埔通过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生动活泼的表达技巧和富有感染力的自身经验,展示作品《2个月减10KG健康减重实践与分享》获得了评委专家的好评,并在此次大赛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彰显了我院医护人员 “精于业、践于行”的职业精神。未来,天津市环湖医院将继续加强康复护理学科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康复护理人才,打造更多优质科普作品,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全力推动康复医学发展、守护群众健康。
2025.08.15
查看更多
从“踮脚行走”到“脚踏实地”——22岁青年在环湖医院偏瘫团队帮助下重获新生
22岁的汉沽青年小张,终于能像同龄人一样“脚踏实地”走路了。近日,他在天津市环湖医院偏瘫修复团队的帮助下成功康复出院,这段跨越十余年的“踮脚人生”终于画上句号。小张的行走难题源于儿时脑损伤,幼时手术后虽有改善,但随着年龄增长,下肢肌张力逐年攀升。他的双脚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向上牵拉,只能踮着脚尖蹒跚前行,鞋跟早已磨穿,脚底结出厚厚的茧子,日常生活深受困扰。精准评估:为手术 “导航”  慕名来到市环湖医院时,偏瘫修复团队的贺中正主任通过细致查体发现:小张双侧小腿肌张力极高、足跟着地困难且平衡能力差,“这是典型的痉挛性偏瘫,长期踮脚会导致跟腱挛缩、关节变形,可以通过手术打破恶性循环。”贺中正主任指出。鉴于其病史复杂且曾接受手术,如何制定最优方案成为关键:如何在降低肌张力的同时避免过度矫正,是否需同期进行肌腱转位及跟腱延长术。康复医学科朱志中主任团队提出的“诊断性运动神经阻滞”技术,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细如发丝的穿刺针精准抵达双侧胫神经,注入微量局麻药后,原本紧绷的小腿肌肉瞬间放松——小张首次自主完成了全脚掌着地的动作,在走廊里连续行走 20 米未摔跤。 微创手术:2 小时改写人生  这场“模拟手术”的成功,让多学科团队最终确定了手术方案:实施选择性胫神经肌支部分切断术。与传统肌腱手术相比,选择性精神经肌支部分切断手术,由于术前充分而精准的评估,避免了肌腱转位手术和跟腱延长手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风险,缩短了恢复时间。术中,贺中正主任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通过电流刺激确认功能后,精准切断过度兴奋的肌支。整个手术历时2小时,全程在微创视野下完成,避免了肌腱松解可能导致的关节不稳风险。 术后次日,小张就能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足跟着地角度恢复至5度以内。一个月后复诊时,他激动地表示:“效果太好了!一天一个样,终于能脚踏实地走路了!” 并特意向团队赠送锦旗致谢。 环湖特色:多学科协作 精准诊疗“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评估精准预判效果。”贺中正主任强调,像小张这样的病例,创新性地运用诊断性阻滞精准预测手术效果,避免了不必要的复杂手术,显著降低了患者负担。这体现了市环湖医院多学科协作(MDT)团队作战的核心优势。以精准评估奠基,用最小创伤换取患者最大获益。天津市环湖医院在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领域具有深厚积淀,其偏瘫修复团队整合外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力量,以精准评估和个体化治疗为特色,致力于帮助患者重获生活尊严。
2025.08.14
查看更多
善学思辨 赋能实践——天津大学国家卒中学院分院脑血流重建技术高级培训班圆满落幕
善学思辨赋能实践天津大学国家卒中学院分院脑血流重建技术高级培训班圆满落幕2025年8月9日—10日,由天津大学国家卒中学院分院与天津市环湖医院联合主办的“脑血流重建技术高级培训班”在津顺利举办。本次培训汇聚了全国43家医院的80余名医生参与,汇聚多地专业力量共探技术进阶。培训班开幕式由天津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张涛、天津市环湖医院党委书记葛乐致辞,天津市环湖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佟小光、副院长王红光、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马妍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吴建梁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白云鹏教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马琳主任、高恺明主任等业内专家莅临授课,为学员带来前沿知识与实践经验。培训班由天津市环湖医院副院长王红光主持。张涛副处长在致辞中肯定了天津市环湖医院的专业实力。作为神经专科医院,在葛乐书记和佟小光院长带领下,医院在复杂脑血管病治疗领域开创多项创新术式,覆盖缺血性脑血管病、复杂动脉瘤、颅底肿瘤病变等方向,在脑血流重建领域成就瞩目、享誉国际。他希望通过此次培训,促成教与学的深度互动,让学员充分掌握技术精髓,为提升我国脑血管病整体诊疗水平贡献力量。葛乐书记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及神经外科同道表示欢迎与感谢。她提到,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佟小光院长带领下,后循环搭桥和复合手术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期待学员通过专家授课、动物血管吻合实操、手术直播观摩等特色环节,充分交流技艺,共同推动中国脑血流重建技术向规范化、精准化发展。8月9日上午 专家授课:聚焦前沿详解技术核心天津市环湖医院佟小光院长作为脑血管 Bypass 手术领域的权威专家,通过多例高难度临床病例,全面解析技术要点,深刻诠释该手术的复杂性与精细性。他强调,手术核心在于精准吻合供体与受体血管,重建脑部血流通道,以此改善脑组织供血、降低病变血管压力。同时,佟院长系统介绍了国内外专家共识与前沿文献指南。参会人员针对学术热点和临床难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佟院长逐一回应并分享实战经验。最后,佟院长鼓励大家,技术精进永无止境,需在学习前沿理论与临床实践中持续突破。此次分享既深化了同行对 Bypass 手术的理解,更推动了技术规范与创新探索,为脑血管病患者的最优治疗方案提供了坚实指引。天津市胸科医院白云鹏教授以“心脏大血管吻合技术”为题,聚焦冠脉血管三种常见缝合技术,从专业角度解析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针对不同缝合方式明确血管处理、缝合细节等要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讲解,让复杂抽象的缝合技术变得直观可感,为临床操作提供切实指导。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马妍教授分享“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治疗—搭桥手术的价值”,结合颅内动脉特点解析治疗方案制定基础,阐述搭桥手术对长期卒中的预防效果,详解颅内大动脉闭塞具体治疗方法,帮助学员清晰认知搭桥手术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关键地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吴建梁教授围绕“颅内复杂病变的血运重建策略”,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介绍多种脑血管搭桥方法:一是拆解搭桥操作关键要点,二是结合具体病例分析策略选择逻辑,三是系统讲解相关技术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清晰思路。天津市环湖医院马琳主任针对“慢性颈动脉闭塞的血流重建治疗手术指征与技术要点”展开解析,围绕诊断与手术治疗核心,聚焦复合手术,通过整合血管内介入与开放手术优势确保血运重建安全有效。他强调需通过规范操作、优化流程缩短手术时长、降低风险,同时提倡多学科合作探索新术式,结合合适适应症与经验团队保障患者健康。天津市环湖医院高恺明主任详细讲解“脑血管搭桥术中供血动脉的分离技巧”,围绕解剖特点、临床应用场景、操作要点、优缺点及实践经验展开:结合常见供血动脉类型解析解剖结构,说明不同动脉适用场景,强调保护血管完整性、控制分支出血等关键操作,并分享复杂情况应对经验,为术者提供实用参考。天津市环湖医院王红光副院长围绕“精准搭桥技术治疗复杂大脑中动脉瘤”展开分享,内容系统全面具有深度,梳理脑血管旁路历史演变以呈现技术脉络,剖析复杂大脑中动脉瘤治疗现状与挑战,详解手术技术要点,结合案例直观展示应用效果,最后探讨该领域未来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前景,为临床与科研提供价值参考。8月9日下午 实操培训与手术演示:衔接理论强化实战能力在实操培训环节,佟小光、王红光、夏卫东、高恺明等几位教授亲任带教老师,学员分为两组有序进入神经外科解剖实验室。大家围绕脑血流重建技术参与动物实操培训,同步研习操作流程、观看规范演示,在动手实践与观摩提问中扎实掌握核心要点。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充实,既覆盖技术细节又结合临床场景,实验室里学员专注练习,积极提问,带教老师细致点拨,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这场理论结合实践的培训让学员收获颇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8月10日 手术演示环节:聚焦临床实操马琳主任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演示、王红光副院长进行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血管吻合术演示。真实手术场景完整呈现,直观展示技术在血管精准吻合、血流动态调控、术中监测等关键步骤的操作要点。术者同步讲解技术选择逻辑——如针对不同血管条件的吻合策略,以及操作注意事项(如避免血管损伤、维持血流稳定等)。这种“实操+讲解”的形式,帮助观摩者清晰理解技术应用细节与临床实践逻辑,有效衔接理论学习与实战应用。两天的培训圆满落幕,学员对此次培训给予了高度评价: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涵盖理论知识、临床实践与操作技巧。专家授课与案例讨论拓宽了学员视野,实操培训与手术演示强化了动手能力。脑血管重建技术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神经外科医师应对现代脑血管疾病挑战的“必修课”。通过学术交流,为脑血流重建技术赋能,以技术精进造福更多患者。
2025.08.11
查看更多
【天津首例】天津市环湖医院成功应用术中快速PCR检测技术,为脑胶质瘤手术“精准导航”
近日,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主任王虎在一脑胶质瘤患者手术中,与我院病理科主任阎晓玲紧密合作,首次应用术中快速PCR检测技术,实现了弥漫性胶质瘤手术的最大限度、安全及精准的切除。这是天津市首例术中应用快速PCR技术,为术中手术策略提供参考,同时为脑胶质瘤患者提供安全、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病历介绍患者,男性, 44岁,主因突发肢体抽搐伴意识丧失2小时入院。核磁提示右侧额叶及岛叶异常信号,考虑胶质瘤,经全科充分讨论后建议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电生理监测提示肿瘤已累及运动区,进一步切除可能导致术后肢体偏瘫,从而影响功能,对生活造成不便。而对于是否行进一步切除,需要明确肿瘤的性质及分型。因此术中运用了快速PCR检测技术,仅20分钟左右便提示IDH-R132H阳性,TERT-228T阳性,结合镜下切片影像,考虑少突胶质细胞瘤可能性大,WHO2级。根据脑胶质瘤治疗指南中描述,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可明确延长IDH野生型患者的生存期,但并不能延长IDH突变型患者的生存期。还有研究发现,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可延长弥漫性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总体生存期,但对于有 IDH 突变和染色体 1p/19q 联合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期则无明显影响。由于此例患者术中PCR检测为IDH突变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因此,根据指南不建议以功能受损为代价强行全切除,故而手术未强行大范围切除。天津首例术中快速PCR技术在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神经外科和分子诊断领域的重要进展,该技术的应用也是天津市首例。术中快速PCR可快速获取肿瘤分子分型结果,同时检测多个胶质瘤相关分子标志物(如IDH1/2突变、TERT启动子突变、MGMT甲基化等)。术中可通过该技术检测肿瘤特异性突变(如IDH1 R132H),实时确认切除范围,也可明确分型即时调整手术策略(如扩大切除或保留功能区)。中国2024年《脑胶质瘤术中分子诊断专家共识》推荐:对疑似低级别胶质瘤或复发患者,优先采用快速PCR辅助决策。此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意识、语言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未受到任何影响。术后核磁提示肿瘤基本全切,组织学病理与术后分子病理均提示少突胶质细胞瘤,且术后分子病理与术中PCR快速检测结果一致,提示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可为术中手术策略提供可靠的参考,为临床如何更加安全的切除胶质瘤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2025.08.07
查看更多
岐黄传薪火 仁心耀非洲——天津市环湖医院何润东医生援非记
何润东,天津市环湖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第26批援加蓬中国医疗队利伯维尔分队针灸科医生。在遥远的西非大陆,一位来自中国天津的针灸医生正以银针为媒,架起中非友谊的桥梁。第26批援加蓬中国医疗队利伯维尔分队针灸科医生,来自天津市环湖医院的何润东,自2024年11月踏上这片“绿金之国”的土地,便将中医智慧融入当地医疗救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医精诚”的精神内涵。仁术济世:针灸克痼疾加蓬医疗资源匮乏,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病高发,许多患者长期饱受病痛折磨。何润东凭借扎实的中医功底,将针灸、艾灸、推拿等传统疗法带到利伯维尔中加合作医院。每日接诊量超40人次,他精准辨证施治,大量患者在他的治疗下病情的到了缓解。一位多年走路不稳的患者来到他的门诊就诊,经过详细查体和问诊,初步该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或是肌营养不良,予针刺及艾灸治疗。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该患者走路步态明显好转,患者不禁感叹中医针灸的神奇。何润东医生在进行日常诊疗一位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当地教师,由于近期劳累病情加重。之前曾体验过中医治疗的她第一时间来到了中加合作医院,寻求中医的帮助。何润东医生采用远端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的方案,仅仅经过几次针刺治疗,不但腰腿疼痛了极大缓解,长期以来背痛也消失。她再次为针灸神奇的疗效折服,特意委托同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向何润东医生表达了感谢并送上了新年的祝福。何润东医生收到患者委托华人医生朋友写的感谢信受援医院阿苏穆院长因运动损伤导致小腿疼痛,走路受限,也来到了针灸科寻求帮助。何润东医生采用了中医按摩结合阿是穴针刺疗法,仅仅经过两次治疗,他的病情就基本痊愈。阿苏穆院长对中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表达了希望前往中国学习中医的愿望。何润东医生为阿苏穆院长进行治疗赤子情怀:千里仁者心除常规诊疗外,何润东多次参与医疗队义诊巡诊活动。2025年4月,他随队驱车500余公里抵达偏远城市奥耶姆,在简陋条件下为百余名患者提供针灸服务。一位颈部僵硬伴头晕的老年患者接受针刺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接受采访时他激动地向中国医生表示感谢,并希望可以再次得到中医的治疗。加蓬克里斯蒂安市长也亲身体验针灸,对针灸的疗效赞叹不已。何润东医生在义诊时为患者行针刺手法操作在侨胞群体中,何润东医生同样备受信赖。他为腰腿疼痛的同胞施针拔罐,缓解病痛;更将自己熬制的膏药赠予身体不适的队友,用中医智慧守护整个医疗队的健康。他说:“能为同胞解除病痛,是身为医者的责任,更是游子对祖国的深情告白。”同胞们也纷纷表示,虽远在遥远的异国,但医疗队的帮助令他们感受到了祖国和家乡的温暖。何润东医生在为华人义诊何润东医生为当地华人诊疗薪火相济:中医传异域在工作中期间,他手把手指导当地医护人员掌握基础针灸手法,为当地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在艾灸疗法主题讲座中,他详细介绍了艾灸疗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让当地同事了解这种操作简单但疗效显著的中医适宜技术。一位前来学习的加蓬护士表示,中医的神奇疗效让我决心深入学习,希望未来能将针灸技术应用到更多患者身上。何润东医生为加蓬孔院学子介绍了中医的发展历史和治疗手段,这给当地青年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激发他们对东方医学的兴趣。“中医不仅是医疗技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何润东医生相信,这些中医的种子终将在非洲大地生根发芽。何润东医生与当地医护讨论中医诊疗情况何润东医生进行艾灸疗法讲座何润东医生进行中医文化讲座使命担当:银针书情谊除了医疗工作外,何润东医生在队内还负责宣传工作。每一段文字,每一张照片,都传递着医疗队员们专业负责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每一段采访,每一篇报道,也都凝聚这何润东医生对援外医疗工作的激情与热忱。从繁华都市到偏远村落,从医院诊室到义诊帐篷,何润东医生用双脚丈量责任,以仁心传递大爱。自2024年11月抵加以来,他所在的第26批援加蓬医疗队已累计接诊超2万余人次,开展义诊巡诊、健康宣教及药械捐赠活动30余场。“每一根银针都承载着责任与情谊。我们不仅治病救人,更想让世界看到中医药的魅力,感受中非携手的温度。”背负着着祖国和人民的期盼,铭记着医院领导的嘱托,这位90后的青年中医医生,以岐黄之术为笔,以赤诚之心为墨,在非洲大陆书写着新时代中非合作的动人篇章,让中医药文化在“绿金之国”绽放绚丽光彩。何润东医生出征前与家人和医院领导合影
2025.08.05
查看更多
1 6 7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