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医院动态
印尼专家到访,共促医学互动——“健康丝路”脊髓电刺激临床技术交流会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成功举办
2025年8月25日,天津市环湖医院成功举办“健康丝路”脊髓电刺激(SCS)临床技术交流会。本次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到三位远道而来的印度尼西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为上合组织国家间医疗领域合作搭建了交流平台,旨在通过深入的参观、手术观摩与学术研讨,共同推动神经调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活动伊始,在天津市环湖医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李志涛主任医师的陪同下,印尼专家团参观了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病房及手术中心,并现场观摩了脊髓电刺激(SCS)手术植入全过程。先进的技术设备、规范的诊疗流程和精湛的手术技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术交流环节由天津市环湖医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冯珂珂主任医师主持,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尹绍雅首先致欢迎词,对印度尼西亚同行Dr. Adi Sulistyanto MD,Dr. Muhammad Agus Aulia,Dr. Kevin Gunawan以及本次活动的特邀讲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杨艺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倪兵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拓展未来和印尼同行在功能神经外科领域的更多合作。 在学术报告环节,多位中外专家分享了前沿技术和临床经验。天津市环湖医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梁思泉主任医师系统回顾了中国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了环湖医院该学科的建设与特色。 北京天坛医院杨艺教授就“意识障碍的神经调控治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分享了宝贵的研究理念。 北京宣武医院倪兵教授带来了“短期半月神经节电刺激治疗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初步观察”报告,为疼痛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天津市环湖医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李志涛主任医师详细介绍了“脊髓电刺激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涵盖了SCS技术在糖尿病足的应用、手术技巧及未来展望。 来自印尼的Dr. Adi Sulistyanto MD带来了题为“The Development of Neuromodulation in Indonesia”(神经调控技术在印度尼西亚的发展)的精彩报告,让中方专家深入了解印尼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每场报告后,三位印尼专家都与讲者围绕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会场学术氛围浓厚。双方就技术细节、临床方案选择、患者管理等实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均感到受益匪浅。 本次交流活动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分享,更是一次友谊的传递。为中国与印尼在高端医疗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书写了新的篇章,也为未来双方进一步的互访学习、科研合作与共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津市环湖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佟小光也对此次国际交流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天津市环湖医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在院党委的支持下,发展迅速,在国内外的神经外科领域均有发声,尤其脊髓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癫痫等神经调控技术均稳步增长,疗效显著。未来,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将持续致力于功能神经疾病的深入研究与创新实践,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
2025.08.29
查看更多
突破新高丨2025年国自然立项再传捷报,我院科研潜力持续迸发
2025 突破新高 国自然立项再传捷报          日前,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正式公布。天津市环湖医院再创捷报,获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近年来,医院党委始终坚持将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和实施作为学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优化科研管理机制,积极整合资源,加大临床与基础融合推动的科研组织模式,进一步激发创新内生动力。秉持“提前谋划、梯度培育、全程跟踪”的理念,强调精准施策与系统布局,全力做好科研支撑服务工作,为高水平科研项目和成果的涌现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成绩的取得,不仅体现了我院科研团队长期扎实的研究积累和创新能力,也是医院持续推动科研体系建设与人才培育的重要体现。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清单 01  巫嘉陵课题组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缺血性脑卒中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形成了从“神经免疫炎症机制研究”到“颅内药物靶向递送治疗”的研究体系,为推动神经保护策略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课题组连续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其中面上项目4项、青年项目3项。发表研究论文 9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40 余篇,累计影响因子≥210 分(单篇影响因子高达 19.456),授权发明专利 2 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  02  魏铭课题组      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介入材料和技术创新,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和神经保护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原位缺血后适应技术、中间导管和取栓支架联合应用的“逆向半回收技术”以及“双重保护”治疗颈动脉串联病变等创新技术。主持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京津冀基础研究专项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The Lancet、The Lancet Neurology、Stroke等专业领域顶刊。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授权多项。
2025.08.28
查看更多
天津大学国家卒中学院分院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高阶培训班圆满结业
天津大学国家卒中学院分院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高阶培训班圆满结业 2025年8月18日至22日,由天津大学国家卒中学院分院、天津市环湖医院主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高阶培训班”在津圆满举办。来自全国十余省市的医院27名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卒中中心的青年医师齐聚天津,共同聚焦血管内治疗技术进阶与“百万减残工程”落地实施。本次培训班由天津市环湖医院牵头,依托天津大学医工融合平台支持,紧扣“影像评估—技术操作—病例实战—围手术期管理”全流程,通过专题授课、实地教学、手术演示、模拟器训练、系统研讨等立体化培训模式,赋能卒中防治与血管内治疗技术协同提升。8月18日上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高阶培训班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正式开班。天津市环湖医院党委书记葛乐、党委副书记、院长佟小光以及环湖医院各位领导、卒中领域相关专家、教师代表等参加出席仪式,共同见证开启血管内治疗高阶培训班的重要时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吉训明进行远程视频致辞,祝贺此次培训班顺利开班。 天津市环湖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佟小光致辞。他鼓励学员们能够将所学的前沿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共同推动脑血管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代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缪中荣教授线上致辞,作为授课教师他是大家攀登技术高峰路上的同行者与协作者,期待与大家激荡思维,共同进步。 培训班开幕式由天津市环湖医院副院长岳伟主持。 本次高阶培训班内容丰富,邀请了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授课。课程内容聚焦血管内治疗前沿进展、基础研究和人工智能在卒中领域应用展开。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缪中荣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焦力群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杨鹏飞教授、沈红健教授,天津市环湖医院副院长巫嘉陵、副院长王红光、魏铭主任等深度剖析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等前沿内容。我院脑血管病专家尹龙主任、范一木主任、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常斌鸽主任进行主持。 来自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比赛特医院Laurent SPELLE教授分享了欧洲介入技术创新。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Marc Fisher教授、天津市环湖医院陈洁丽教授、天津商业大学陈雷教授、天津大学安兴伟教授,围绕大核心梗死取栓的进展、脑卒中后多器官联动机制、人工智能脑卒中图像分割、人工智能脑电分析的应用,以及急性大血管闭塞的高级影像评估等,分享了研究进展与策略。为确保学员们能充分掌握血管内治疗介入技术的核心知识和实践技能,采用沉浸体验式教学模式。天津市环湖医院的带教师资团队采用学术讲座、实地教学、手术演示、模拟器训练、系统研讨等立体化培训模式,让学员直接进入手术观摩、手术直播、模拟器练习、及疑难病例讨论,并对急诊绿道和脑血管病融合病房进行了实地参访等一系列活动。全程参与神经介入治疗,从诊断到手术过程等围术期管理,全方位参与临床诊疗实践。来自北京大学滨海医院的史万超教授引导学员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回答学员们问题,充分交流、气氛热烈。最后一天的课程聚焦临床科研与全流程管理。学术讲座环节由我院王欣主任和刘倩主任主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吴川杰教授、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的施月仙教授、我院赵文娟主任、朱志中主任和刘淑玲护士长分别就临床科学问题发掘、循证护理赋能临床实践、急诊救治流程,患者早期康复干预,以及基于队列的患者随访管理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讲授。给学员们在临床科研路径探索中启发了新思路。全体课程结束后,培训班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结业式。天津市环湖医院副院长岳伟、天津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赵晶晶、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教授施月仙、天津市环湖医院公共卫生科科长王文玥出席。结业式由魏铭主任主持。院领导为学员颁发了天津大学国家卒中学院分院结业证书、天津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证书、优秀学员证书和《神经介入综合指南》专业书籍。学员们回顾了五天充实的学习经历,学员代表发表了充满深情的结业讲话,纷纷表示环湖医院展现了团队协作的默契和对专业精进的执着追求,圆满完成学习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汲取到的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延伸。
2025.08.28
查看更多
踏浪逐梦勇前行 同心共筑谋新篇——环湖医院2025年新职工岗前培训开班仪式圆满举行
欢迎新同事 夏末的风裹挟着希望与朝气,吹进环湖医院学术报告厅。8月25日上午,以“踏浪逐梦勇前行,同心共筑谋新篇”为主题的2025年新职工岗前培训正式拉开帷幕。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111名新入职医师、护士、科研岗人员齐聚一堂,以一场“双向奔赴”的相遇,为医院注入蓬勃新生力量,也为新职工的职业生涯点亮导航明灯。以“浪”为帆:领导寄语锚定逐梦方向上午9时,开班仪式准时启动,本次仪式由副院长巫嘉陵主持。他首先代表医院向全体新职工致以热烈欢迎:“从今天起,你们不仅是‘新入职者’,更是‘环湖追梦人’——医院的过去写满奋斗,现在需要接力,未来等待创造,期待与你们共绘发展新图景。” 院领导班子全体亮相,是新职工收到的第一份“温暖礼包”。党委书记葛乐、党委副书记、院长佟小光率先起身鼓掌,目光中满是期许。佟小光院长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新时代的医者奋斗者”为题作首场讲话。他结合医院的发展历程——从建院初期到如今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双院区协同发展,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敢闯敢拼、同心同向”的环湖精神。“今天的医疗行业正经历技术革新与需求升级的双重浪潮,你们生逢其时:既要深耕专业,在临床一线锤炼‘硬核’本领;也要胸怀大局,将个人成长融入医院高质量发展大局。”他特别寄语新职工:“逐梦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与团队并肩、与医院同频,让个人理想在集体奋斗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党委书记葛乐则以“同心共筑,做有温度的医院建设者”为主题,为新职工扣好“职业初心扣”。“从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你们的命运便与患者的健康、医院的发展紧密相连。”她强调,“‘医者’二字,既是职业,更是责任——要始终把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用耐心倾听、细致诊疗传递医者温度;要传承医院‘尚德精医’的优良传统,在前辈引领下少走弯路、加速成长;更要严守纪律红线,敬畏生命、敬畏规则,做一名让患者信赖、让组织放心的‘环湖人’。”一番话语重心长,赢得全场热烈掌声。 以“梦”为桥:前辈后浪共话成长新章往届职工代表发言“2年前,我也像你们一样,坐在这里听前辈讲‘逐梦’的故事;2年后,我站在这里,想告诉你们:逐梦的路上,医院永远是你们的‘港湾’。”2023年入职的神经外科医生李拓作为往届职工代表,用一段真诚的分享引发共鸣。 新职工发言“前辈的故事让我们看见‘共筑’的力量,而我们的誓言将为‘逐梦’注入青春动能!”新职工代表张萌、卢一岫、李丽的发言充满朝气与力量。 以“心”为约:双向奔赴共启成长征程仪式尾声,巫嘉陵副院长作总结发言。他表示,今天的开班仪式不仅是一次迎新会,更是一场“梦想接力会”“奋斗启动会”。“医院的发展史,就是一代又一代环湖人逐梦的奋斗史;而你们的加入,将为这段历史写下最鲜活的注脚。” 夏末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踏浪逐梦勇前行 同心共筑谋新篇”的横幅上,映照出新职工们眼里的光芒。从今天起,111颗年轻的心将与环湖医院同频跳动;从今天起,一批“追梦人”将正式踏上“逐梦路”,与前辈们并肩,用奋斗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环湖故事”。
2025.08.26
查看更多
全球首发!天津市环湖医院与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牵头启动神经重症脑机接口多中心临床试验
重磅消息! 我国在脑机接口医疗应用领域 再添突破 由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大学 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牵头 联合国内多家顶尖医疗机构 正式启动全球首个 神经重症脑机接口多中心临床试验 8月24日,由天津市环湖医院与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牵头,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天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国内顶尖医疗机构,聚焦解决脑积水精准诊疗这一国际性难题,共同启动全球首个神经重症脑机接口多中心临床试验。该项目以脑积水精准诊疗为切口,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首次突破传统运动和认知功能修复应用范畴,全面走向神经重症这一全新领域,未来将推动拓展至更多医疗应用场景,为下一步神经重症精准诊疗提供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方案。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先夺,天津大学副校长、脑机海河实验室主任明东,天津市环湖医院党委书记葛乐,以及来自中国信通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航空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深圳德力凯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电云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天开燧世(天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东瑙医疗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天津恒新启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等脑机交互领域学术界、产业界的各位专家同仁参加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天津大学医学部医学院副院长赵晶晶主持。 刘先夺在致辞中表示,神经重症脑疾病是我国乃至全球人口健康领域正面临的重大挑战,当前和未来30年,是脑疾病诊治研究的历史关键窗口期。天津是脑机接口领域的国际学术高地,天津大学在脑机接口相关领域,学科齐全、基础雄厚、优势突出,形成了从原理到技术、从软件到硬件、从科学到工程的完整技术链条。希望各与会单位瞄准重点疾病和患病人群的重大需求,迈出我国神经医学领域向智能化、精准化诊疗的关键一步,推动脑科学前沿研究与临床需求深度融合,提升临床研究质量和效能,不断向医学科学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服务人民生命健康。 明东表示,天津作为我国脑机接口研究的核心重镇,集聚了以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为代表的创新成果与系列产品,此次启动会的召开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首次突破传统运动和认知功能修复应用范畴,全面走向神经重症这一全新领域。他指出,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至今,给予我们对未来医疗与科技融合的深度思考。当前,我们正处在脑机接口技术发展最为关键、最具活力、最富创新的重要阶段,期待这项技术未来拓展至更多医疗应用场景,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真正成为有用、有意义的突破性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彰显科技创新的力量。 葛乐指出,自1988年建院以来,环湖医院不断创新探索神经专科医院发展的“环湖经验”,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相关学科深度融合。依托天津大学深厚的医工融合优势,医院与团队密切合作,院校作为双中心携手获批天津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建设天津大学国家卒中学院分院、脑机海河实验室核心临床基地、全国首个脑机接口综合临床试验病区等多个创新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多项脑机接口技术临床转化。期待未来在神经重症脑机接口领域拓展合作新范式,让更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摆脱病痛困扰,推动神经科学领域不断突破认知边界。 随后,神经重症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副主任刘秀云代表团队,发布了“神工-神篙”“神工-无量”“神工-神调”等重症脑机接口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并展示了基于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脑机接口技术,以及围绕脑积水“监测-诊断-治疗-调控”所研发的系列创新研究成果。刘秀云表示,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国产脑机接口编解码芯片及采集芯片,开发了高分辨可穿戴脑电采集设备,完整闭环“端-边-云”三位一体脑机智能平台;在多模监测方面,开发了颅内压、脑氧及全身多部位氧合同步监测设备,助力神经重症实时监测。基于脑机接口联合脑脊液循环动力学技术,将传统脑积水诊断时间从2至3天缩短到30分钟,同时准确率大幅提升,大大减轻医务人员临床负担及医疗支出。同时,团队还展示了前期开发的“神工-神关”脑电采集与事件相关电位系统,成功应用于脑功能和神经状态评估;“神工-神调”多模态闭环迷走神经调控系统,实现精准个性化调控。 天津市环湖医院颅脑创伤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国斌带领团队,深度参与神经重症脑机接口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特别是在推进无创颅内压监测、脑脊液循环动力学研究两大核心方向。依托医院丰富的急性脑损伤病例资源,团队牵头完成患者筛选、临床数据供给等工作,并从患者诊疗需求出发,与天津大学刘秀云教授团队共同研讨技术应用设想,明确临床痛点与突破方向。张国斌主任表示,为深化医工协同,医院一方面支持天津大学学生来院开展脑电采集研究,另一方面选派团队成员赴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师从刘秀云教授攻读博士,实现技术与临床认知的双向赋能。双方合作不仅是验证科学理论设想,更致力于推动脑机接口技术从科研走向成果转化,让前沿技术真正落地临床,为神经重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同时,天津市环湖医院小儿神经外科蒲珂主任团队与刘秀云教授团队合作,结合脑脊液动力学建模,无需造影,实时评估患儿脑脊液流动情况,继而推断脑积水类型。帮助医生在更短时间内优化治疗方案,给孩子更多希望。 活动现场,由河南省人民医院牵头编写的《2025 EVD液压耦合颅内压监测管理共识》《神经重症多模态监测多媒体图书》,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组织编写的新书《神经重症调控》正式发布。在学术交流环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天津市环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航空总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以及天津大学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脑机接口创新发展洞察、神经重症多模态监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作主题报告,以突破性的技术阐述,为脑积水治疗带来新启发。
2025.08.25
查看更多
1 4 56 7 8